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继今年7月生命与健康管理学院赴北京中医药大学调研交流后,9月9日晚,双方通过腾讯会议再次举行合作洽谈会,围绕微生态医学与中医药交叉融合、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智慧学习工场研究院副院长薛永乔,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白明华,沈阳城市学院副校长兼生命与健康管理学院院长谷硕、副院长林晓敏,院长助理兼医学检验实验主任范铭以及闵祥博、李博逸等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智慧学习工场研究院副院长薛永乔在讲话中指出,微生态医学与中医药的交叉融合是当前健康领域的重要创新方向,高度契合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他表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持续支持高校间的跨学科合作与产教融合,鼓励双方以智慧学习工场为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推动科研协同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薛永乔副院长希望双方能够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校企合作典范,为构建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体系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副校长谷硕介绍了沈阳城市学院在微生态医学领域的建设进展,特别是国家微生态医学与健康产教融合多中心创新平台的筹建情况。该平台以“1+3+7”为核心架构,集成菌群样本库、研究院与第三方检验实验室等基础设施,目前已开展菌液与胶囊制剂等产品研发。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希望结合北中医在中医体质辨识、中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微生态医学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白明华教授充分肯定了沈阳城市学院在微生态医疗领域的硬件投入与科研积累,并提出双方可从体质—菌群关联研究、中药—微生物共发酵技术、益生菌与中药组方协同开发等方向切入,推动实证研究与产品转化。
医学检验实验室主任范铭介绍了我校在菌群检测与16S配型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提出针对特定体质人群的肠道菌群鉴定与产品开发方案。闵祥博老师建议利用成熟菌株与中医组方结合,开发针对睡眠、过敏和免疫力问题的功能产品,并研究中药发酵技术以提升有效成分吸收率。李博逸老师从微生物与中药代谢角度提出两个合作方向:一是将菌群作为中医体外诊断的辅助工具,二是开发具有辅助治疗功能的特医食品,并创新性地提出以中医体质诊断作为菌群移植效果的评价体系。
谷硕副校长表示,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双方的合作意向与实施路径。下一步,学院将积极对接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等优质资源,加快组建联合研究团队,推动项目落地与成果转化,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