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校园动态
100门通识讲座融会古今打开绿岛学子知识大门
2024年06月12日  信息来源:教务处

    《辽河流域考古概览》《从脑科学到人工智能》《微观世界的奇妙——量子纠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6月3日晚6时起,100门不同主题、不同领域的通识讲座精彩开讲。本学期通识讲座内容涵盖“思想与政治”、“军事与体育”、“科学与技术”、“人文与艺术”、“劳动与社会实践”五大模块,古今贯通、文理兼备,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广博性,还助力学生综合吸收所学所思,养成健全完美的人格。

  王艳讲授《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崩乐坏”与“百家争鸣”》  

   

  同学们知道周公是谁吗?为什么后人让他来解梦?他真的能预知未来吗?商学院教师王艳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人们对于周公的了解多是来自于流传于民间的周公解梦,通过王老师的讲座,同学们了解到周公虽不会解梦,但他的卓越能力却是不争的事实。讲座围绕战国文化,讲述百家争鸣背后的礼崩乐坏形成的原因与影响。使学生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22级会计学专业李美慧表示:上大学前只了解孔孟之道,原来百家智慧皆有所长,中华文明真是底蕴深厚。 

       吴斌讲授《核反应的应用与风险》  

  现在的海鲜到底能不能吃?来自通识教育学院的吴斌老师从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入手开启讲座。讲座中,将核反应技术融入教学、课堂,通过生动的案例,将科研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的模式展示给学生,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用现实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科技、创作发明的动力。通过了解人类将核能用于战争造成的危害以及将核能用于发电等和平建设造福人类,了解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精神。听完吴斌老师的课程,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4班的赵伟涵深感震撼和启发,他说:吴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核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让我对核科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他也详细阐述了核风险的管理和防范,让我对核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整个课程生动有趣,吴老师的讲解方式让人易于接受,让我对核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之,这次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对核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关注核安全问题。   

  王雪讲授《清洁能源的探索与应用》   

  人类理想的清洁能源在科技进步中有哪些作用?我们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呢?来自通识教育学院物理教研室的王雪老师通过抢答的方式与同学们互动。通过讲座使学生们了解清洁能源的种类和应用,熟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掌握太阳能电站的基本原理。课堂上,王雪老师拿出了太阳能磁悬浮风力发电机模型和电磁驱动电机模型,给大家讲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学生们不但感受到了物理之美,也了解到了物理学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学会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读世界。   

  曾晓庆讲授《古希腊神话之英语词源探秘》    

  今天的签到码是triple seven one”。来自通识教育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的曾晓庆老师,以别具一格的签到码难住了在场的同学们,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曾老师顺势讲了单词tripletri作为单词前缀的含义,带同学们一起破解了签到码。本次讲座通过将希腊神话与英语词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希腊神话,感受西方文化的底蕴和魅力,了解英语语言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掌握高效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拓宽并丰富学生的词汇量。22级传播学专业毛泽慧听后感慨道:曾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受启发。这场讲座不仅有趣,还让我了解到许多英语词汇背后的神话故事。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中西文化在语言和神话方面的紧密联系,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英语文化的兴趣。    

  刘涛讲授《辽河流域考古概览》 

   

  提起中华文明的起源,你们会想到哪里?黄河、长江,对吗?但今天,我们要探索的,是一个同样重要却鲜为人知的文明摇篮——辽河流域。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刘涛老师以青铜时代的夏家店文化文明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探险之旅,这场旅行的目的地就是辽河流域。刘老师从辽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历史价值、考古过程、考古发现、考古工作的代表人物等方面,讲解辽河流域作为中原连接东北亚大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东亚文化的传播中心、以及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的重大历史意义,向学生们展示其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自成谱系的考古学文化的文化内涵,辽河流域有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22级英语专业的张可韵说:这堂课不仅让我学习到了辽河流域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历史探索的兴趣,了解到辽河流域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我感到非常自豪。   

  王浩讲授《微观世界的奇妙——量子纠缠》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量子纠缠。” 智能与工程学院的王浩老师一开场就抛出问题,谁能解释一下量子纠缠是什么?”在同学们思考一阵后,王老师解释道道:“量子是物理学中描述物质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基本单位,量子世界中的物质也具有叠加和纠缠等奇妙特性。其中,量子纠缠是量子世界中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量子之间存在一种非常强的关联,它们的状态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课程中,王老师讲述了很多量子世界中的奇妙现象,如量子叠加和量子隐形传态等。为学生们打开了一个充满神奇和未知的世界,启迪他们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刘玉讲授《“闯关东”的由来》   

  请问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都有哪些嘛?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刘玉老师的问题让大家纷纷开始讨论。随后刘老师给出了答案,中国历史上人口的三次大迁徙分别为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讲座从介绍闯关东的历史背景说起,剖析和讲授闯关东的历史背景与产生原因,与学生一起走进我国近代史,让学生们深刻理解选择迁移东北的原因。23级旅游管理专业的赵冀星说:这次讲座不仅让我深刻了解了闯关东这一历史事件,更从中汲取了诸多的人生智慧与感悟。回顾这次讲座,我深感收获良多,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些感悟与体会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更加勇敢、坚韧、团结的人。  

  苑蕾讲授《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与民族文化精神》  

  课上,智能与工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苑老师给同学们观看了一个南北朝时期的文物图片,有人问:老师这件古董怎么有这么多瑕疵?这是给谁用的?苑老师讲解道:这件文物是一个盛水用的执壶,工匠在壶面上用颜料绘制了一幅儿童戏莲的图案,惟妙惟肖,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瑕疵点。当时出土的时候,在相同的地点发现了上百件相同的作品,最后只保留了一件最完美的。古代的工匠在制作瓷器、丝绸等产品时,追求的是产品的精美和耐用,这种对产品的专注细致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体现了古人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讲座从中国陶瓷的起源、发展风貌演变,向学生介绍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秦汉、三国两晋时期陶瓷器皿的发展,重点介绍唐宋元明清的瓷器艺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从远古时代实用性慢慢演变成集实用、观赏、精神寄托,到发展成为今天中华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展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陈慧明讲授《服装与搭配》   

  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风格的衣服?商学院陈慧明老师的提问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讨论,同学们回答:复古风、甜美风、运动风……陈老师又问:那大家了解自己适合什么风格吗?随后,陈老师从服装的整体、色彩搭配入手,讲述了服装的搭配技巧,帮助同学们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在不同场合都能搭配合适的服装更好地展现自己。2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隋欣说:以前关于服装搭配的想法就是休闲舒适,端庄得体,衣冠整洁,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学问,需要考虑色彩、款式、材质、配饰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整体造型的和谐与美感,这节课真是受益匪浅! 

  沈阳城市学院始终秉持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和面向城市未来,服务城市发展的发展原则,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大力开展通识教育。校长徐伟浩教授在《教育的缺失和我们的责任》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在通识教育中,使学生学会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做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人。 

  为此,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专业能力和可转移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学校教学资源,构建了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和公共基础课程在内的极富特色的大通识教育体系。目的就是从学生的知、情、意、行出发,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沟通交流等有效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并通过开设人文类、艺术类、社会科学类等文化素养类课程以及创新创业类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特长化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教务处副处长张宇介绍道:通识讲座是沈阳城市学院通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根据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识讲座共2学分,32学时。本年度,学校共开设了100余门通识讲座。旨在通过通识教育,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增长见识,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成长为具有足够勇气、智慧和能力去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栋梁之才。 

    摄影尹锦程 李珺 

    文字:朱慧颖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地址:中国 · 沈阳市苏家屯区梧桐大街2号     版权所有:沈阳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