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大美绿岛,诗意学子。近日,第六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落幕。本届大赛于2024年2月1日启动,由(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主办,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承办。大赛面向全球高校学生征稿,7个月间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沈阳城市学院等440所高校、278个专业在校生的参赛作品3098篇。比赛不仅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才华,还促进了文化交流。
该大赛分创作和翻译两个赛道、国赛和省赛两个层次。沈阳城市学院学生历经多个环节比拼,揽获一泼儿大奖。国赛中,我校获三等奖13项,优胜奖10项。省赛中,我校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49项。翻译类(英语)获奖等级及人数位列全省高校第一。沈阳城市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2015年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发起,每两年举办一届,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6届。设立至今的10年中,“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共吸引了万余名大学生参赛,大赛以诗歌为核心,以赛事为手段,为同学们搭建了诗歌创作、诗歌翻译与研究交流的一个平台。该赛事已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观察目录。
我校英语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竞赛与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相结合,落实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课赛一体化”实践育人模式,推进“系主任-任课教师-班主任-参赛学生”联动竞赛指导机制。赛后,英语专业系主任董静老师表示:英语专业全体教师特别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本次比赛,以赛带练,以赛促学。比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营造了爱诗读诗写诗译诗的氛围。徐雪老师在2021级“美国文学”课程教学中将比赛中翻译类(英语)赛题布置为学生个人作业,指导所有学生参加本次比赛,并在课上、课下深入进行专项指导,在徐雪老师的悉心指导下,2021级学生共有46人获得省级奖项。
指导老师:反复打磨,最终获得佳绩
徐雪老师说:文学是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英语诗歌翻译更是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有机结合。在赛前报名阶段,很多同学有畏难情绪,没有信心在这么专业的比赛中获奖。我结合文学课的课程内容,课上多次带领学生进行诗歌翻译实战演练,课下以作业的形式进行督促,指导学生反复打磨参赛译稿,最终获得佳绩。比赛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也完美诠释了我们的校训:“我行,我能”!
参赛学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2021级英语1班冯硕说:本次比赛翻译类(英语)赛题为翻译诗人里克·巴罗特(Rick Barot)作品《博纳尔花园》(Bonnard’s Garden),该作品描绘了博纳尔花园的宁静与美丽,以及对生命的沉思,充满了意象和隐喻。翻译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诗歌中的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老师指导我查阅大量博纳尔花园、里克·巴罗特及相关文化背景资料,帮助我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引导我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另外,诗歌的韵律是其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时需要尽力保持原有的韵律,才能传达诗歌的音乐性。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反复阅读原诗,并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直到找到最合适的译文。
2023级英语3班王贵权说:我完全没有想到能够在这么专业的比赛中获得国奖,特别感谢老师的鼓励和指导。回首比赛,我深刻体会到诗歌翻译的魅力与挑战,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这次比赛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增强了我的跨文化交流意识。未来,我会积极参加更多比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访/何雨鑫 姚金言 杨雨潼 刘鉴征 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