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在科技飞速迭代的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教育领域也正在经历着AI技术所带来的深刻转型。为积极探索AI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我校各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围绕“AI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融入路径”、“如何利用AI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I辅助教学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等多个方向展开热烈讨论,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智能与工程学院组织各专业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机器人专业全体教师在研讨会中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教学各环节的应用。计算机专业全体教师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中指出,AI技术为教学带来诸多机遇。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辅导与答疑、自动批改与反馈、智能内容生成等应用场景,为学生提供更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等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们通过分享使用经验,探讨了AI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的多样化应用。
文化与传播学院举办AI技术课堂应用主题分享会
2025年3月7日,文化与传播学院成功举办了一场以“AI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的专题分享会。本次活动由传播学专业负责人常啸老师主讲,围绕AI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展开,涵盖了教学大纲生成、教案制定、PPT与图片制作、考核评分与成绩分析等多个关键环节,为教师们提供了一场富有启发性的前沿交流。
在分享会的开篇,常啸老师首先介绍了不同类型的AI模型,并探讨了它们在教学场景中的适用性。例如,通用模型适用于标准化任务,如教学大纲、教案、PPT制作等;深度思考模型则更擅长学术研究、教学设计优化和创新性任务;联网搜索模型则在获取实时信息方面具有优势。他强调,不同AI工具的结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针对教学设计,常啸老师详细讲解了如何借助AI生成和优化教学大纲与教案。他以“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课程为例,展示了AI如何通过精准的提示词生成16讲课程大纲,并如何使用“假定身份复查策略”进行优化。具体方法包括:让AI模拟专家、企业品牌负责人或教育部评估专家,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性与实用性评估,确保其符合行业需求与学术标准。
影视与艺术学院举办交流研讨会助力教学创新
3月5日下午,影视与艺术学院在传媒楼308教室举办了“AI赋能教育教学的若干思考交流研讨会”。乔睿院长、曹舒副院长、教务办、各专业系主任、系教学秘书教和专业教师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赋能艺术教育,助力教学创新。会议伊始,乔睿院长基于个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体验,对当前流行的AI软件进行了分享。她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艺术教育领域开辟了崭新的发展空间。AI技术不仅有助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还能够为艺术创作注入新的工具和灵感,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
随后,来自电影制作、表演、播音、视觉传达设计等11个专业的教师代表依次发言,分享了他们在教学中应用AI技术的经验与思考。教师代表们从教学方法创新、艺术创作辅助、教学资源优化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商学院举办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研讨会
3月1日,商学院于南楼会议室举办了“商学院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此次交流研讨会旨在深度挖掘DeepSeek等前沿AI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潜力,驱动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助推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
会议由廉瑛副院长主持,商学院各专业系主任、教务办全员参加,共同交流探讨AI技术为教育领域注入的变革力量。首先,廉院长传达了《沈阳城市学院关于人工智能(AI)赋能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的核心精神,并围绕文件中“AI赋能课堂教学十五条”及日常教学工作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付冰副院长在会上着重强调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特别是DeepSeek技术未来在商学院课堂教学开辟的新天地。会上,各专业负责人也围绕DeepSeek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进行经验交流。
随后,商学院各专业先后于3月3日-3月5日相继组织了以DeepSeek等多种AI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教研室研讨活动。
生命与健康管理学院召开两场“AI赋能教育教学”会议
生命与健康管理学院接连召开两场会议,围绕“AI赋能教育教学”开展深入探讨、全面分享,为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探寻新路径。2月28日,一场由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系秘参与的研讨会率先拉开帷幕。院长谷硕、副院长李金瑶及各专业负责人齐聚一堂,激烈研讨“关于AI赋能教育教学的若干思考”。会议开始,谷硕院长结合自身体验,化身AI科普达人,对当下热门AI模型进行了细致解读。以大家熟知的豆包为例,其在教学辅助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功能,不仅能够帮助老师针对性地撰写导师论文评语,减轻教师日常工作负担,还能助力学生更好地完成实习报告、项目策划报告等任务。
3月1日,生命与健康管理学院趁热打铁,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系秘谭艳妮老师就AI赋能教育教学研讨内容进行分享。谭艳妮老师首先回顾了首场研讨会上的核心观点与重要成果,让未能参与研讨会的教师们迅速了解前期讨论的精华。接着,她结合自身在临床肠道微生态学课程中运用AI的实际经验,详细阐述AI在教学内容生成、教学资源补充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显著成效。
通识教育学院各部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实践路径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识教育学院各部门组织开展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实践路径及未来发展方向。大学数学教研室的教师们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潜力。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题库、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大学物理教研室的教师们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智能实验数据分析等方式,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高校体育教学面临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智能型”转变的需求。本次研讨围绕“AI如何赋能高校体育教学”展开,旨在探索AI技术在体育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分析当前实践中的痛点,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美育教学中,合唱课程充分利用AI音乐制作软件,助力学生从作曲到演唱的全过程。在戏曲课程中,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戏曲造型和身段教学。通过AI戏曲造型系统,学生可以体验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角色的数字化妆容和服饰搭配,在虚拟环境中试穿各类戏曲服饰,感受传统戏曲造型的独特美感。
此次我校各学院相继举行的“AI赋能教学”的多维教学研讨会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各学院将结合实际,推出AI技术应用专项培训,助力教师们掌握前沿应用技术,解决教学中的复杂问题,打造复合型优势,深化AI技术的应用探索与实践创新,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