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3月28日下午,沈阳城市学院召开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暨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推进会提出,要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全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迈向新高度,助力学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凝聚共识、明确目标、压实责任,为2025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坚决打赢2025届毕业生就业攻坚战。同时,学校对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专业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会上,沈阳城市学院董事局主席、校长徐伟浩与五大学院院长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压紧压实二级学院责任,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确保各项就业工作任务要求落地见效。
针对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沈阳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刘怀民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客观评估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多措并举,坚决完成好今年的就业工作目标;三、严谨、细致,确保安全、有序地持续开展就业工作,保证就业数据真实、准确、规范。他强调,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关系着学校和各学院、各专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着每一位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各学院、各专业要聚焦重点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思路、有举措、有反馈,切实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把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推动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全力促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努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爽对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如下部署:一、聚焦精准服务,全力提升就业质量。坚持就业优先导向,以精准施策为抓手,全面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新突破。全面拓展校企合作企业,与500强企业、行业头部企业、领先企业和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战略合作;三、创新招聘模式,提升招聘活动实效。大力开展校园招聘会、企业宣讲会等招聘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学生广泛搭建求职平台,推动校企供需精准对接;四、推进数智赋能,构建智慧就业生态。大力应用AI辅助等就业指导工具,搭建智能就业服务平台,整合企业需求数据与学生能力画像,智能推荐适配岗位,提升求职效率;五、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就业育人格局。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就业育人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
学生处副处长夏添提到,2024年,学校就业工作围绕三方面主要举措展开:一是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二是一人一策,强化精准帮扶;三是线上线下双选联动,搭建高效能岗位对接平台。2024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年终就业率均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匹配度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两度被辽宁电视台新闻频道和辽宁日报报道,2025年1月,我校就业工作获评全省首批“舒心就业”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点荣誉称号。
会上,对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突出的专业和个人进行表彰。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爽为在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专业颁奖,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法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新闻学、广告学、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自动化、应用心理学。
党委书记刘怀民为就业先进个人颁奖,获奖者分别为:生命与健康管理学院林晓敏、陈曦蕊;智能与工程学院耿欣欣;文化与传播学院张靖;影视与艺术学院王添正;商学院杨东旭。
就业工作经验分享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系主任潘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就业工作中构建全新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为具体工作开展提供了清晰方向与有力保障:一、精准定位,靶向引导。从大三下学期起,专业团队便开展实习就业引导工作,建立 “每周一推” 机制,每周从电视台、新媒体等多元行业精选并推送至少一条优质实习就业信息;二、校企协作,实习促就业。大四上学期,学院积极搭建高质量校企合作基地,将毕业作品与就业岗位深度融合,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三、全程陪伴,服务到底。大四下学期,就业信息填报工作启动,鉴于学生面临就业、毕业设计等重压,采用“导师一对一 + 辅导员协同”服务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持续关怀,形成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应用心理学专业系主任林晓敏: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打通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公里”:一、制定“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就业。专业构建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全员参与的“铁三角”模式,全面织密就业服务网,形成协同推进就业的良好局面;二、多措并举,全力拓宽就业渠道。组建团队与企业合作,签订长期协议确保岗位供应。通过就业项目和课题合作,拓展就业领域。收集并发布招聘信息,通过班级群等渠道精准推送,建立就业通道;三、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全程推进就业辅导。在《专业导论》、核心课、就业创业课中分别融入职业方向、用人标准、求职技巧等内容。从大一入学起,为学生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通过讲座、咨询等方式,将就业辅导贯穿四年学习。
学院表态发言
智能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海旭在发言中表示,学院针对去年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对今年就业工作的开展,也做出了积极的调整和改进,具体计划如下:一是压实就业工作责任,保证就业工作高质量完成。学院在学期初便压实责任,确定各专业系主任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毕业班主任、辅导员为就业工作第一落实负责人,系主任、学办主任、学院领导班子行使监管责任;二是全院联动多措并举,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学院由院长、副院长、学办主任带队,持续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建立就业信息平台,持续转发招聘信息、行业动态、就业政策等,帮助学生拓宽就业视野;三是引导学生理性考研考编,实现高质量就业。学院将着力开展考研考编典型事例、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身边人的榜样作用,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做好专业支持和幕后工作,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会议由学生处副处长郝光主持,他表示,从责任书的庄严签订到精准服务的全面升级,从校企合作的纵深突破到数智赋能的智慧转型,每一步都凝聚着全校上下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2025届就业工作,学校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就业目标,厚植家国情怀,破解求职难题,为每一位绿岛学子的职业梦想保驾护航。
文字/杨帆
摄影/徐洪彬 贺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