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校园动态 > 校园时讯
名师大讲堂 | 电影《假爸爸》原著作者苏兰朵来我校举办分享会
2025年04月02日  信息来源:影视与艺术学院

  电影《假爸爸》原著作者苏兰朵老师,做客戏文,点亮同学们的文本创作之路! 

   2025326日,我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特邀苏兰朵老师进入戏文的课堂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 

   苏兰朵,著名作家、诗人。满族。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鞍山市作家协会主席。第十三届辽宁省人大代表。1971年出生于吉林松原。 1993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小说集《寻找艾薇儿》《白熊》《嗨皮人》、长篇小说《吉祥如意》《声色》、诗集《碎·碎念》、随笔集《听歌的人最无情》、《曳航船》等。作品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林语堂小说奖、辽宁文学奖等奖项。小说《寻找艾薇儿》被改编为同名话剧、小说《歌唱家》被改编为电影《假爸爸》。 

   电影《假爸爸》讲述了一个温情的故事:前著名歌唱家杨浩良发现有人冒充自己进行商业演出,于是让儿子杨十月调查。然而,杨十月不仅未揭穿冒充者王春生,反而与他联手,开启了一段荒诞又温情的“走穴”赚钱之旅。在假扮父子的过程中,杨十月逐渐理解父亲的苦衷,而王春生也在扮演“父亲”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人生,最终促成两对儿真父子关系的和解。影片以夸张的喜剧手法来进行故事呈现,映射出当代家庭中亲情的疏离与重建。同时也通过“假明星走穴”的设定,讽刺了演艺市场的乱象,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反思。 

   会上,作为电影《假爸爸》的原著作者,苏老师细致地讲述了自己的中篇小说《歌唱家》影视化的全过程。同时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小说创作方面的经历。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苏老师提出自己对于小说、电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问题。文学作品如何做到震撼人心呢?关于“文学作品如何做到震撼人心”的问题,苏老师认为要抓住作品中的一个情感点,进行深度挖掘,将一个点发挥到极致,着重描写每个关键点之间的联系,用细节打动读者或观众。一种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面的。我们可以将同一种情感从不同层次逐步展开呈现,由小及大,从个人到社会。当情节围绕情感点展开时,人物的行为和选择就有了情感依据,使故事更符合逻辑和生活常理。故事被注入生命力和感染力。作者也能够通过这样的设置准确地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作为文学作品的原作者,是否要参与改编剧本的创作?苏老师认为,一部电影的质量由导演进行把控,整个故事也由导演进行阐述,只有导演把握好最重要的情节点,才能将故事呈现得更加完美。同时,苏老师谈到,当一部文学作品变成影视作品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会更加复杂,因此,无论是小说还是剧本,创作者都应该做好人物形象的塑造,塑造出每个人物的多面性,让每一个人物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过分扁平单一。为什么文学作品在影视化后会与最初的样子大相径庭?因为任何一部准备上映的影视作品的主创们都要考虑两个因素,那就是商业因素和政治因素。首先,影视作品的制作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提高票房收入和市场竞争力,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通过票房、版权销售、周边产品开发等途径实现盈利,从而维持影视产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影视作品需要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相契合,传递积极正面的思想观念,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电影《假爸爸》也因此不断地修改和调整剧情结构,舍弃了原著的一些设定,以公路喜剧的方式来呈现整个故事。作为创作者,如何解决创作困难?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积极参与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都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也建议同学们多进行阅读,多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如历史、科学、文化、艺术等,以帮助大家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弥补同学们作为年轻人社会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阅读不同的作品可以接触到各种独特的观点、想象和创意,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自己的思考和创作提供灵感。许多经典书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教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都能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参考和支撑。  

   在讲堂的结尾,苏老师也表达了自己关于“作品如何不烂尾”这一问题的看法。苏老师强调,判断文学作品的好坏,主要是要看作品的后半部分。在创作前,我们要对故事的整体框架、主要情节、人物发展以及结局进行全面规划,明确故事的起点、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确保故事有清晰的脉络和合理的走向。故事的情节应是人物性格和行为的自然结果,通过人物在面对各种情境时的选择和行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使结局成为人物命运的必然归宿。并且,结局一定要跟着文章的内在逻辑走,不能通过作者的上帝视角进行人工干预,强行干预只能适得其反,使文章结尾更加不自然。 

   本次名师大讲堂,让同学们走近了这位著名作家的创作世界,通过亲切友好的交流,为自己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经验,可谓收获颇丰。相信在日后,同学们也会基于本次收获的经验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继续徜徉在文学的海洋。 

 

 

 

辽ICP备17002622号-1     辽ICP备17002622号-3
 地址:中国 · 沈阳市苏家屯区梧桐大街2号     版权所有:沈阳城市学院